每周羊皮卷 |
---|
(清晨即起,默默誦讀;午飯之后,再次默讀;夜晚睡前,高聲朗讀。)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我該怎么?忘記昨天也不要癡想明天。明天是一個未知數,為什么要把今天的精力浪費在未知的事上?想著明天的種種,今天的時光也白白流逝了。企盼今早的太陽再次升起,太陽已經落山。走在今天的路上,能做明天的事嗎?我能把明天的金幣放進今天的錢袋里嗎?明日瓜熟,今日能蒂落嗎?明天的死亡能將今天的歡樂蒙上陰影嗎?我能杞人憂天嗎?明天和明天一樣被我埋葬。我不再想它。 |
動態 |
---|
1、普通型人身保險預定利率將由保險公司自行決定——中國保監會2日宣布,放開普通型人身保險預定利率。由保險公司按照審慎原則自行決定,不再執行已經持續14年之久的2.5%上限限制。新費率政策從8月5日開始實施。這次費率改革主要針對的,是在保險市場上占比不足10%的傳統人身險,包括壽險、健康險、人身意外傷害險等。費率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開前端、管住后端,也就是說,產品預定利率由保險公司和市場自主確定,但準備金評估利率由監管部門根據綜合因素確定。(中國廣播網)
2、保險業微信商城首出爐——以創新革命性萬能險理財產品在互聯網領域率先打開局面的國華人壽,近日在時下最熱門的社交信息平臺——微信,推出了保險行業首個微信商城,為4億微信用戶提供移動投保、產品展示、在線客服等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在推出保險業首個微信商城后,國華人壽還正在研發“在線回訪”功能,此功能上線后,將是保險電商行業又一大突破,是對移動互聯優勢的再一次發揮。(上海證券報)
3、泰康資產8個養老金產品獲得人社部備案確認——泰康資產8個養老金產品已獲得人社部備案確認,成為首批獲得該項業務備案的保險機構。隨著更多機構獲得養老金產品備案確認,年金產品后端集合管理大幕正在拉開。據介紹,這8個產品將面向境內依法設立并有效存續的企業年金計劃或企業年金計劃投資組合銷 售。業內人士認為,年金的后端集合模式指不同年金計劃的資金在年金運作的后端進行集合管理。養老金產品可將規模小的賬戶進行集合管理,提高投資運營效率。在這一模式下,中小企業年金計劃可進行集合投資,降低了單獨投資運作年金賬戶的成本,同時能夠形成規模效應,提高投資收益率。(上海證券報)
4、泛海金融帝國獨缺保險牌照 或伺機卷土重來——近日,有消息稱民生銀行的七家主要非國有股東單位和民生加銀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將共同籌建民生電子商務公司。有觀察員分析認為,民生電商應該是一家互聯網金融服務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民生電商的發起股東之一泛海控股,目前涉足的主流金融機構只差保險公司。(證券日報) |
有話題易切入 |
---|
1、專家:推遲5年退休能增加3600億養老金收入——人社部相關人員7月在安徽召開提案辦理征求意見座談會上表示,將在今后繼續加強調查研究,積極推動彈性退休制度的制定和落實。根據專家測算,延遲退休可大幅提高養老金支付能力。在過去6年中,參保人延遲1年退休我國可減少養老金支出490億元,增加繳費230億元,一減一增相當于多收入720億元。如果推遲5年退休就能增加3600億元,按照2011年全國平均水平計算,足夠支付2000萬人一年的養老金。(新民周刊)
2、3478點4年來蝕財6.59萬億 交易股民劇減1500萬——2009年8月4日,已經連續反彈了近10個月的滬指觸及3478.01點的高位,但A股市場的投資者萬萬沒有料到這竟是隨后4年A股市場陷入單邊熊市的開始,如今,滬指仍在2000點附近苦苦掙扎。而1601只具有可比數據個股的總市值卻從23.36萬億元下降至16.77萬億元,縮水約6.59萬億。面對積重難返的A股市場,投資者參與交易的熱情一落千丈,據中登公司披露的信息顯示,在2009年8月3日~8月7日期間,A股市場的有效賬戶數量為11345.92萬戶,當周參與交易的A股賬戶約有2523.3萬戶。時隔4年之后,中登公司公布的最新數據雖然表明A股市場的有效賬戶數量已升至13708.63萬戶,但參與交易的賬戶數量卻僅剩1007.81萬戶,與此同時,處于休眠狀態的A股“僵尸”賬戶卻從2017.53萬戶膨脹到目前的3630.47戶。(重慶商報)
3、新西蘭40噸乳粉檢出毒菌 部分售往中國——新西蘭乳制品巨頭恒天然集團8月2日向新西蘭政府通報稱,其生產的3個批次濃縮乳清蛋白中檢出肉毒桿菌,影響包括3個中國企業在內的8家客戶。中國國家質檢總局要求進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污染產品。中國有70%的進口奶粉都來源于新西蘭,而這些幾乎全部出自恒天然。(京華時報)
4、香港出現“狂蜜病”中毒個例 男子吃蜂蜜險送命——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志》報告指出,香港出現首宗因食用蜂蜜而出現梫木毒素中毒的病例。一名48歲男子去年6月吃過由朋友提供來自喜馬拉雅山附近的蜂蜜后,出現胸痛、腹痛、頭暈、出汗、視力模糊和嚴重低血壓等癥狀,經檢查后發現病人尿液和蜂蜜均含有梫木毒素,證實為狂蜜病中毒。此毒素多出現在杜鵑花科植物,服用此類植物有中毒風險。(中國新聞網) |
理財之道 |
---|
高端醫療險京滬走俏 富人投資健康催熱救援市場(二)
客戶:需要專業人做專業事
北京保監局表示,高端醫療保險契合“新醫改”要求,有助于滿足多樣化的健康保障需求,有助于服務北京世界城市建設目標。
某信托公司張先生代表著怕麻煩的一群人,他們的購買行為始終以高性價比為標準。他們就醫盡量去私人醫院,但私人醫院的就醫環境也越來越差,收費越來越高。普通的保險產品對這群人并沒有吸引力,而他們對高端醫療保險產品已經逐漸有所認知并開始接受。這就是高端醫療保險產品的目標市場所在。
張先生通過一家匯銀林泰的中介公司,為其不到兩歲的女兒購買了招商信諾一款消費型的幼兒醫療產品,并初次體驗到了這款產品的保障與服務功能。
業內人士稱,高端醫療保險所屬的健康險的理賠比壽險復雜。第一,除了保險公司和保險客戶外,其還涉及第三方當事人,即醫療提供商;其次,理賠工作直接面對醫療服務商;此外這類險種還涉及大量的醫學專業知識。
除了有住院醫療費用的賠付外,張先生女兒還享受到空運急救的服務,這次服務是北京市首例由保險公司付費使用的空中救援。救助基本是由外包的專業醫療團隊與醫院的醫生溝通協調來進行,并不是由保險公司救助。
據了解,這次救助的費用共計20多萬元,張先生稱,這些錢即便自己支付也不是問題,但其面臨的問題是找不到專業的人給提供這么專業的服務,“人家的專業性自己沒辦法做到”。嚴格意義上講,招商信諾負責的只是這款醫療產品的設計,具體的救助、醫療等業務均外包給了專業團隊,這就是“專業人做專業事兒”的價值。
衍生:外資救援力拓國內市場
“保險公司能否在醫療服務、健康管理等方面提供便捷、周全、人性化的服務,是高端人群選擇保險的重要考量因素,也是高端醫療保險能否得到發展的關鍵。” 北京保監局對本報表示。
北京地區有些公司向客戶提供個性化的體檢方案,也有公司開展了“治未病”等嘗試,這些都體現了保險行業的價值所在。“如何做好這兩個層面的服務,既是保險行業的任務,也是監管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北京保監局稱。
“緊急醫療救援”服務催生了國內救援業務市場。全球第一家為全球旅客提供海外急難援助的公司安盛援助,近期將大力拓展相關業務。目前,安盛援助在大中華區的北京、上海、香港、臺北同時擁有分支機構,在全國31個省份都設有緊急救援網絡。其在中國服務的保險客戶有中國人壽、太保人壽、中國平安、新華保險、泰康人壽、民生人壽、信誠人壽等。(證券日報) |
借鏡 |
---|
死亡推銷賣保險遭非議 保險推銷須有底線(一)
推銷員拿亡妻說事 客戶稱“非常震驚”
8月2日,六年前因患胃癌去世的知名美食編輯原曉娟的丈夫項立剛將一條短信截圖發上了他的新浪實名認證微博,給他發短信的人是一位人壽保險銷 售人員,一條看似普通的推銷壽險短信,但措辭卻令人大跌眼鏡,除了重提“愛人得癌癥過世”外,甚至還稱“如果哪天您也不在了,拿什么保證孩子未來的生活和教育呢!”很多人看到后紛紛斥責“像個無賴”、“無底線”、“說的不是人話”。
項立剛透露,他并不是這家保險公司的客戶。收到這樣的短信,他感到“非常震驚”:“發這樣的短信,我覺得這完全有違人倫,當時我正在開工作會議,還是忍不住把這內容發到微博上,也是發泄一下自己的情緒吧。她還認為我看了這個短信應該清醒了,又打電話來問我是否看了短信,是怎么想的?真是讓我非常無語。”
保險公司負責人:推銷員“殘次”正常
由于自己和妻子的知名度,妻子去世后,保險公司一直沒有停止對項立剛的“騷擾”。無奈之下,2011年,他甚至在妻子的知名博客上發布了一篇針對保險公司的聲明。
而這家保險公司的一位負責人針對此事回復稱,自己看過短信內容后覺得,“公司銷 售人員近千,出現殘次也屬正常。任何行業都有優秀者與殘次品,只是保險行業更為明顯一些。保險原本是件好東西,如果有任何對銷 售者不滿意都可以打客服投訴的,這樣才會規范這個行業。”
業務員推銷保險 “以死相逼”不少見
記者近日走訪了多位購買人壽保險的市民后發現,類似于這樣被“野蠻”又“粗鄙”的保險推銷員軟磨硬泡,又不得不與之疲勞周 旋的經歷,不少人都有切身體會。市民張女士談起自己的投保體會,每次想起仍感到“很別扭”。
“原先的業務員退休了,換了一個"明星銷 售"來負責我的業務,幾年來一直陸續給我發送一些郵件。”據張女士介紹,接到保險公司發來的郵件主要有兩類,一是介紹新的險種,二是一些心靈雞湯類的文章,但本質上還是銷 售保險的軟文。“這類軟文主要都先從一個最近發生的社會事件入手,最多的是名人去世,有的是得癌癥,有的是出車禍,總之鮮血淋漓的事實擺在你面前,然后語重心長地"提醒"你,這些鮮血淋漓的事情同樣有可能發生在你身上,所以應該買保險,人生才能有保障。這種做法有點兒讓人惡心。”(未完待續)(北京青年報) |
學習 |
---|
鳥籠效應
鳥籠效應是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其發現者是近代杰出的心理學家詹姆斯。1907年,詹姆斯從哈佛大學退休,同時退休的還有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一天,兩人打賭。詹姆斯說:“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只鳥的。”卡爾森不以為然:“我不信!因為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養一只鳥。”沒過幾天,恰逢卡爾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禮物——只精致的鳥籠。卡爾森笑了:“我只當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你就別費勁了。”從此以后,只要客人來訪,看見書桌旁那只空蕩蕩的鳥籠,他們幾乎都會無一例外地問:“教授,你養的鳥什么時候死了?”卡爾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然而,這種回答每每換來的卻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無奈之下,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了一只鳥!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奏效了。
“鳥籠效應”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經濟學家解釋說,這是因為買一只鳥比解釋為什么有一只空鳥籠要簡便得多。即使沒有人來問,或者不需要加以解釋,“鳥籠效應”也會造成人的一種心理上的壓力,使其主動去買來一只鳥與籠子相配套。
鳥籠效應放在企業里也可以說明很多問題,對整體而言,它可以說明企業的戰略應該和能力相匹配,很多時候應該“順勢而為”,企業有什么樣的能力,什么樣的資源,往往就決定了戰略的大方向。 |
團隊建設 |
---|
【團隊游戲】解方程式
活動目的:學習問題分析與決策的技巧;活化目標的行動力。
器材場地 12~16人一組,每組一條約20M長的編織繩。
規則:
1.活動前依照每組人數,在繩索上取等距打上單結;每個繩結旁均由一人單手握住;
2.設法用握住繩索的手,將整條繩索的結打開;
3.過程中不可將繩索離手;
4.不可藉助任何器具及另一只手的協助。
分享重點:
1.有沒有伙伴一開始覺得任務不可能完成的?這樣的想法對決策形成有沒有什么影響?
2.當自己的意見與他人相左時,你是如何說服其它人的認同(或被說服)?
3.你的團隊是偏重決策過程(討論)還是實際執行?各有什么優點?透過哪些方式可以強化團隊的行動力?
4.當你的結解開后,你是采取旁觀,還是繼續參與其中?現實生活中,在工作或家庭生活你是否也采取相同的態度?
|
養生 |
---|
【不同癥型脫 發對應的食療方】
如今脫 發困擾著很多人,高熱量飲食、睡眠不足、工作壓力大、環境污染、遺傳因素等都是原因。中醫認為,病理性脫 發可分為不同的證型,對應的食療方也不同。
有的人脫 發從后腦勺、耳朵上方開始,或伴頭皮瘙癢、有蟻行感,有心悸、失眠、氣短、面色蒼白,且病程較長,屬于心血虧虛型。這樣的病人可吃養血安神的大棗、龍眼肉、百合、紅豆、鵪鶉蛋、鯉魚、阿膠等。
頭頂最先脫 發,進行性加重,發質干枯,常伴有頭暈、失眠、五心煩熱、盜汗、腰膝酸軟等,屬于肝腎陰虛型。可吃核桃仁、栗子、黑棗、桑葚、泥鰍、甲魚、何首烏、黑芝麻、海帶、牡蠣、萵苣、枸杞等。
老年人或久病后出現頭發均勻脫落,變得稀疏,屬于氣血兩虛型,應益氣補血、健脾養心,可選擇大棗、山藥、雞肉、豬血、蛋黃、羊奶、土豆、葡萄、胡蘿卜、莧菜等。
中年人,頭頂部先脫 發,頭皮多油黏膩、毛發油亮、頭皮瘙癢,屬于濕熱內蘊型,多伴有食欲不振、腹脹、腹瀉、舌質紅、舌苔厚膩。治療應健脾除濕,選擇綠豆、扁豆、玉米、蠶豆、紅豆、豆腐、薏仁、絲瓜、冬瓜、穿心蓮、芹菜、綠茶等。
老年人,頭發慢慢減少,發質干枯質硬、脫屑,膚色偏暗,口唇發紺,多伴有心腦血管疾病,屬于淤血阻滯型。這類病人應選擇具有活血化淤作用的食物,如山楂、大蒜、洋蔥、黑木耳、葡萄、柚子、櫻桃、杏、紅葡萄酒等。
|
生活小常識 |
---|
【肢體語言的讀心策略】腳尖指向
在所有的下肢動作中,有一個很有趣但也容易被人忽視的細節,那就是腳尖的指向。大部分人都不注意觀察別人的腳尖指向,但它卻能夠告訴我們很多的信息。例如,人們在稍息時,伸出的腳尖所指的方向,往往就是他們內心所想的方向。
通常,人們會將身體轉向自己喜歡的人或事,因此,通過觀察腳尖指向,我們就能夠判斷對方是否愿意見到我們。如果在談話時,對方逐漸移開雙腿,那說明他希望盡快離開。
|
保險故事精選 |
---|
沒有一雙鞋子不是用來奔跑的
走路特別,說話特別,寫字特別,這是一名腦癱患者,卻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學的博士。
一個腦癱博士是如何煉成的?
河南焦作農村的張大奎在兩歲的時候,得了一種病,高燒39度一直不退。父母連夜把他送往鄉醫院,然而鄉下有限的治療條件導致了嚴重的后遺癥——“核黃疸后遺癥”,小腦機能嚴重受損,運動平衡、肌肉協調等功能有較大障礙,俗稱小腦癱瘓。
醫生告訴他們,這樣的病在醫學上沒有好的治療方案,惟一的方法是通過自己的鍛煉恢復部分身體機能,才能達到自理的狀態。張大奎6歲之前只會在地上爬行,根本無法獨自站立。
但是他的父母始終堅信專家的論斷,一直沒有放棄對他的培養。大奎的父母自創了一套特別的鍛煉方式。他們在兩顆大樹中間綁上兩根竹竿,類似雙杠,讓他雙臂架在上面練習腿力。后來又換成了繩子,他經常是走到一半就雙膝跪倒在地,膝蓋不知道磕破了多少次。
他走路和保持平衡的姿勢只能是腳拖來拖去,因此一個月基本上要磨壞兩雙膠鞋。每當父親給他換鞋的時候,都語重心長對他說:“奎,咱可不能穿新鞋,走老路。沒有一雙鞋子不是用來奔跑的”。
大奎理解父親的用意,他深深記住了這句話。每當自己累了、倦了的時候,腦海里就浮現出父親的話。經過不懈的鍛煉,九歲的時候他開始學會使用拐杖,能夠自己獨立行走了。
長大了的張大奎,渴望學到更多的知識。剛開始,他連筆都拿不好。母親只好手把手教他寫字,又特意給他訂了大一些的本子,并畫上米字格。就這樣,大奎向人生邁出了新的一步。
小學、初中、高中,盡管不容易,張大奎還是以頑強的意志完成了學業,并在2002年考上黃河科技學院。就在他大專快畢業的時候,在父親的鼓勵下,張大奎考上了河南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本科,并在那里讀完了研究生。讀研期間他接觸到了更多優秀的老師,并在他們的指導下接受了一些科研和工程方面的鍛煉。這一經歷讓他更清楚地了解了自己,尤其是明白了自己想做什么和能做什么。
他聯系到北京理工大學自然語言處理方面的專家樊孝忠教授。經過考慮后,老師同意了他的報考博士。得到樊老師的允許,他把全部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備考當中。經過筆試,面試,一路過關斬將,他終于成為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博士生。
張大奎創造了自己的生命奇跡,他用如此與眾不同的方式感動了萬千學子,感動了世界。當別人贊賞他的成功時候,他常常想起父親的話:“沒有一雙鞋子不是用來奔跑的。”(王秀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