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屁股比用腦袋更賺錢
一、巴菲特小故事
中國人喜歡炒股,巴菲特極其反對這種頻繁交易的行為:“股票市場的諷刺之一是非常強調交易的活躍性。券商經紀人用“交易性”和“流動性”這些術語,大力推薦那些換手率很高的公司股票(這些不能填滿你口袋的人非常自信能夠填滿你的耳朵)。但是投資者必須明白,對于賭場莊家的人來說的好 事,對于客戶來說未必是好事。一個過度活躍的股票市場其實是企業的竊賊。”
“所有這些頻繁交易其實成了一場代價十分昂貴的聽音樂搶椅子游戲。如果一個政府機構要對公司或者投資者的盈利新增征收16.66%的稅收,你可 以想像公司和投資者會多么痛苦得大聲反對?通過市場過度活躍的頻繁交易行為,投資者付出的交易成本相當于他們自己對自己征收了這種重稅。”
“我們知道,那種所謂做大蛋糕的觀點認為,這種頻繁交易行為能夠提高資產配置過程中的理性。我們認為這個觀點貌似正確其實則不然,總體而言,過度活躍的股票市場反而破壞了理性的資產配置,實際上把蛋糕縮小了。亞當·斯密曾認為,在一個自由市場中,所有行動并沒有共同協調串通,卻好像會被一只看不 見的手所指引,導致經濟取得最大的增長;我們的觀點是,股票市場類似于賭場,加上投資管理者稍有風吹草動就會馬上交易的行為模式,就像一只看不見的腳絆住了大家,減緩了經濟增長。”
二、《道德經》大智慧
《道德經》第37章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大道總是無所作為,但效果卻是無所不為。道恒無名,王侯如果能堅守只是按照大道行事的基本原則,而不是為了追求個人的名聲而執意有所作為,自然之道會像一只看不見的手一樣,引導民眾和萬物自然演化,反而會天下安定,繁榮昌盛,王侯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結果卻好得像是王侯無所不為的樣子。隨著發展, 國家實力大增,民眾財富大增,很多人想要有所作為提高聲名,就要用無名之樸這種樸實無名的原木來提醒他們,讓他們鎮靜下來,回歸無名無為的大道。接受無名無為的大道鎮靜下來,就會消除過多過度的欲望。消除過多過度的欲望之后,就會平靜下來,天下自然就會安定。
三、劉建位道解巴菲特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這就是巴菲特長期投資制勝之道的核心,這體現兩個階段:一是買入之前有合理機會決不輕易出手,二是買入之后長期持有不動。
第一,沒有機會時決不出手,無為而無不為。
巴菲特在股價過高沒有合理買入機會時,絕對不會輕易出手;叵2007年大牛市期間,股市狂漲,讓很多人失去理性,瘋狂高價買入,導致后來陷入 巨虧。而巴菲特在網絡股泡沫期,頂住巨大業績壓力,一股網絡科技股也不買,甚至網絡股泡沫破裂后從2000年2002年股市連續下跌三年跌幅過半之后巴菲 特也沒有出手:
“盡管股市連續3年下跌,從而大大增加了股票的吸引力,但我們還是發現只有很少的股票能讓我們稍有興趣而已。這一令人不快的事實正好表明了在大泡沫時期股市對于股票的瘋狂高估。不幸的是,狂飲的酒越多,宿醉的夜越長。查理跟我現在對于股票退避三舍的態度,并非與生俱來的。我們熱愛擁有股票,當然是如 果可以以具有吸引力的價格買入的話。在我61年的投資生涯中,其中約有50年中都有這樣的機會出現。今后也一定會有很多類似的好年份。但是,除非我們發現至少可以獲得10%的稅前收益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后6.5%-7%的收益率)的概率非常高時,否則我們寧可閑坐在一邊觀望。短期資金不到1%的稅后收益率 當然不會給閑坐一邊的我們帶來什么快樂。但是一時間的成功投資卻要求長時間的耐心。”
第二,抓住機會買入后長期持有,無為而不為。巴菲特從不預測市場,更不會像那些莊家一樣操縱市場,只是一心尋找極少數業務一流管理一流業績一流的超級明星股,耐心等到價格合理的機會出現后,就大量買入。而買入之后,只要公司經營正常,優勢不變,就長期持有,一動不動。巴菲特說:“我們愿意無限期 地持股,只要我們預期這家公司的內在價值能以令人滿意的速度增加。”“投資的一切在于,在適當的時機挑選好的股票之后,只要它們的情況良好就一直持有。” 巴菲特看似無所作為,但持有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之后,投資收益率遠遠超越股市,好像無所不為。
巴菲特笑稱:“我用屁股賺的錢比腦袋多。”看來要學巴菲特,沒有好機會時屁股要坐得住,買入好公司股票后屁股更要坐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