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種在現代心理治療、心理訓練中廣泛運用的調節身心機能的方法。它的特點在于自己通過言語或想象使自己的身心機能發生變化,其方法簡潔,并且容易達到自助的效果。
語言是人類獨有的高級心理功能,是人們交流思想和彼此影響的工作。通過語言可以引起或抑制人們的心理和行為,暗示現象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比如,中國古代成語中所描敘的“望梅止渴”、“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都是暗示作用的生動寫照。有過這樣一個實驗:化學老師在一個大教室里上課,聲稱要給學生做一次氣味傳播速度和嗅覺靈敏程度的測試。老師在講臺上打開瓶子,把彩色的其實毫無嗅味的溶液倒了幾滴在棉花上,并做出極厭惡的樣子離開了“惡臭”的講臺。很快,許多學生都嗅到了難聞的氣味,最后,連遠離講臺的最后一排學生也有人嗅到了,而最靠近講臺的前排學生,有的竟因為嗅到劇烈的臭味而離開了座位。
暗示的作用對人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的影響是很顯著的。例如,醫生對一位心臟正常的受檢者說:“心臟聽來有點雜音。”其實僅僅只有輕微的收縮期雜音并不算什么問題,但醫生這一句話,卻可能給受檢者帶來很大的精神負擔,通過暗示作用,就可能出現心跳、氣短等等癥狀,從而得一種“心臟神經官能癥”。美國普有一位電氣工人,他在工作中碰到一根不帶電的電線,但他以為是通電的,在這種自我暗示下,立即倒地身亡,身上帶呈現出一切觸電致死的癥狀。這是因為暗示作用能夠強烈地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這都屬于“否定式”暗示。用“肯定式”暗示,則可以增強信心,調節自己的心理狀態,動員自己最大的身心潛能去補充不足,并達到目的。如平常在鏡子前看到自己的臉色很好,于是心情舒暢,工作學習的效率也特別高;炎夏季節口渴得厲害時,自己想象很快就會出現一碗酸梅湯,也能起到緩解口渴的作用。
運用自我暗示法緩解壓力和調整不良情緒,主要也是通過語言的暗示作用。比如,發怒時,提醒自己“不要發怒”,“發怒會把事情辦壞”;憂愁時,提醒自己“愁也沒有用,還是面對現實,想想辦法吧!”著急時,警告自己“不要著急”;當有比較大的內心沖突和煩惱時,安慰自己“一切都會過去”,“已經度過了許多難關,這次也一定能順利度過”,等等。遇到挫折時,不妨先坐下來理一理頭緒,看一看問題究竟有多少,切不可讓它充塞在頭腦里而成為一堆亂麻。應該時刻想到:“我能勝任!”或者“我可能會失敗,但是失敗是成功之母!只要堅持下去,一定會成功!”不論遇到什么樣的阻力,要保持自信的精神狀態,要堅信:“別人能辦到的,我也能辦到!”
(1)自我暗示法一般是用不出聲的內部語言默念進行,但也可以通過自言自語,甚至在無人處大聲對自己呼吁的方式來加強效果。還可以將提示語寫在日記本上、條幅上,貼在墻上、床頭,壓在玻璃板下等,以便經常鞭策自己。
此外,要獲得良好的暗示時間。自我暗示的時間應選擇在大腦皮層興奮性降低的狀態下進行,如早晨剛醒、中午午休和晚上入睡前進行,則效果較好。在大腦皮層興奮性很高的狀態下,不易進行自我暗示。如果需要立即進行自我暗示,應該盡量使自己的身心鎮靜,放松精神,排除雜念,在專心致志的狀態下再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