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險投保理賠有門道
提起醫療險大家一定不陌生,不過,你真的了解醫療險嗎?在哪些醫院就診可以理賠、哪些疾病可以獲賠等等可都要認識清楚。
醫療保險是眾多保險產品中,最受投保人歡迎的一種,然而也是最讓人頭疼的。剛剛經歷了一場理賠糾紛的申羽翔頗有感觸,當初投保時,他覺得只要投保了醫療保險,生了病都有得賠,可想不到,在住院3天后向保險公司索賠時才發現,他所投保的是重大疾病保險,而他的膽結石病情尚不屬“重大疾病”范疇,因此無法得到理賠。
“看來這醫療保險還有那么多門道,不弄弄清楚還真會‘上錯花轎嫁錯郎’。”申先生不由感嘆。
那么,這醫療保險究竟有哪些門道需要摸清呢?投保人在選擇產品、以及申請理賠時都該注意些什么呢?
門道一:保障范圍需辨清
生病了就能獲得醫療險賠償嗎?非也。醫療險只是個統稱,重大疾病保險、住院醫療保險等都屬于醫療保險,然而不同險種之間的差異甚大,比如重疾險是對“指定”的疾病予以保障,而住院險則是對發生住院的被保險人予以理賠。即便是同一種類,不同產品也會因為條款設置不同而有所差異。就比如重疾險,有些產品可承保30種疾病,有些是28種,但即便數量相同,在具體病種上亦有差異。因此,投保人在選擇時還應細究。
我們知道,保險是對未知的風險做好保障。因此,保險公司不會對已有的疾病或是明確未來會發生的風險提供保障。被保險人已經患有的疾病自然是除外責任,此外,類似體檢、嬰幼兒常規預見等一般都不在責任范圍內。值得注意的是,婦女妊娠期間的風險也在很多保單中被除外,想要規避此類風險的投保人需要選擇特定的險種。
門道二:醫院資質要弄清
投保后,可不是在任意醫院看病都能獲得理賠的。每家保險公司都會對醫院的資質作出約定和限制,甚至同一家保險公司的不同款醫療保險產品所認同的就診醫院范圍還有所差異。因此,被保險人就醫以前,要事先確認保險合同中所約定的醫院資質,例如,到底是二級以上醫院還是包括了一級醫院?是僅限公立醫院還是包括了民營醫院?是僅限社保定點醫院還是包括定點外醫院?
由于我們平時看病是會習慣性的去附近或比較知名的某幾家醫院,因此不妨事先了解下這些醫院的性質,再有針對性地選擇保單。這樣就能確保符合條件,避免造成難以獲賠的結果。
門道三:有無社保賠償不同
有沒有社保,同樣會對理賠造成影響。一些商業醫療險產品只針對社保范圍就醫和用藥進行理賠,還有些會對社保以及額外合理費用予以理賠。這些規定都會對理賠金額多少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須事先了解清楚。
此外,有無社保在保險公司獲得的保險費率也是不同的。一旦按低費率投保,那么在就醫時就必須使用社?,不然很可能理賠困難。
最大誠信原則是保險最基本的原則之一。我們并不提倡被保險人隱瞞病史。要知道,并非所有的疾病都會遭到除外,被保險人如實告知其實是對自己今后索賠的一種保障。反之,若被保險人不如實告知,一旦被保險公司從其他渠道得知真相,那么很可能難以獲得賠償,甚至被終止合約,得不償失。
還有一種情況是,極個別的被保險人投保后,會將自己的醫保卡借給家人使用,再以自己的名義申請索賠,這種故意張冠李戴的行為一經發現,很可能被追究法律責任,當然也是不可取的。而且,一旦病歷卡中有過重大的醫療記載,很可能影響本人今后的各類人身險投保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