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是人們對黃福榮的昵稱。一個瘦削的男人,一個從香港來內地做義工的人,他患有嚴重的糖尿病,靠每天自行注射胰島素維持身體正常機能……
學習阿福品質 做有誠信的營銷員
阿福是在玉樹大地震前幾天來到青海玉樹州府結古鎮一個由民間人士捐建的“慈行喜愿會”孤兒院做義工的。臨行時,他顯得很興奮,對姐姐說:“我找到了一家真心為孤兒服務的內地機構!”
他曾跟朋友講:“公益、慈善,要做就要做好,不能擺空架子。”在生活中,阿福是一個簡單、低調的人。他認為自己做的事,只不過是一個普通人所做的事,不值一提。
阿福堅持在災區做事不為出名。他在日記里寫道:“我只想真正地做些事。”他覺得幫助人是一件很開心的事。
一個人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公益事業,不為名不為利,令人敬佩。在市場經濟背景下,尤其難能可貴。透過阿福的一言一行我們發現,這完全是他這個人的內在高貴品質使然。
我們所從事的保險營銷工作是一項講究最大誠信原則的高尚工作,同樣需要阿福那樣的高貴品質。一個只想著自己的利益,只想著如何“搞定”客戶,千方百計地完成任務的營銷員永遠難以得到客戶的認可,被接受和接納更無從談起。
學習阿福精神 做有責任的營銷員
阿福曾對自己的好友說,“在公益和奉獻愛心的道路上,如果我死了,是上天對我的恩賜。”
當救援人員用了兩個小時才把阿福刨出來的時候,他還有微弱的氣息,他不停地問著:“孩子和老師怎么樣了?”20分鐘后,他永遠停止了呼吸。
無論何時何地,只要一息尚存,阿福心里想的只有他人,他的離去怎能不令人心痛。然而,作為服務行業、作為有著“愛心天使”之稱的保險營銷員,為他人送去保障同時,又為自己的客戶做了點什么?付出了什么?犧牲了什么呢?
貼近客戶 傾聽客戶聲音
4月18日晚,香港警察儀仗隊在深圳灣口岸舉行阿福靈柩交接儀式。阿福的遺體經深圳灣口岸回到香港,阿福“回家”了。
阿福遺體返鄉,受到了極高的禮遇。人們之所以敬仰阿福、尊重阿福,不是因為他多么“偉大”,而恰恰是因為他是一個即平凡又低調做實事的人。保險營銷需要的是伏下身來,真正貼近客戶;靜下心來,認真傾聽客戶內心深處的真實聲音。唯如此,才能得到客戶的尊重和理解,進而接受我們的保險理念。
為客戶著想 做阿福式的營銷員
阿福犧牲后,其家人通過香港紅十字會在珠海成立了“黃福榮愛心基金”,將按照阿福的生前愿望,全部用于捐助內地貧苦兒童。
阿福臨終前的最后一句話,是詢問孤兒院孩子們的安危。阿福家人還希望獲得批準,在阿福遇難的地方重建孤兒院,全家將把孤兒院當成終生的事業,這是對阿福的最好紀念。
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唐英年稱,黃福榮代表了“香港精神”。
是的,阿福的精神永存!他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阿福生前大多做的是救助貧困兒童和孤兒事業,并為這份事業獻出了寶貴生命,他的家人誓言將完成他的心愿,繼續他未完的事業。
保險營銷業也有“孤兒”——即“孤兒保單”,這些“孤兒保單”客戶因無法等到曾為他服務的營銷員再來為他服務,有很多已經失效了,單純靠續收員提供的服務遠遠滿足不了“孤兒保單”客戶的需求。
事實上,無論是新客戶、老客戶還是“孤兒保單”客戶,都要求我們做阿福式的營銷員,只有這樣的營銷員才會受到客戶的真心歡迎。